金安娱乐平台

新闻动态    你的位置:金安娱乐平台 > 新闻动态 >

战斗民族不爱酱油?原来是气候太冷还没地方种大豆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8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34

俄罗斯人为啥不爱酱油?这事儿还真挺有意思

咱今天聊个有意思的事儿:俄罗斯,战斗民族,为啥超市里找不到咱中国人家家户户都有的酱油?这可不是我瞎说,你去莫斯科溜达一圈,超市货架上,酸奶油、黄芥末那叫一个琳琅满目,可酱油?基本隐形。

有人说,是不是俄罗斯太穷,造不起酱油?这纯属想当然。人家可是能源大国,石油天然气卖得哗哗的,全国四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都靠它。70%的工业投资都砸在能源上了,哪还有心思琢磨酱油?

其实,根本原因在俄罗斯人的肚子里。怎么说呢?他们的饮食习惯跟咱不一样。老斯拉夫人就好一口酸的、辣的,腌菜、熏肉是他们的心头好。你想啊,热腾腾的罗宋汤,上面飘着厚厚一层酸奶油,再来点熏肠,这就是他们的家常便饭。调味也主要靠发酵乳制品和各种香料,比如俄式烤肉,人家就爱用伏特加调的黑胡椒酱汁,那味道,啧啧,跟咱的酱油完全是两码事。更绝的是,他们还能用酸奶油加上香草、蒜蓉,调出一种类似酱油的咸鲜味儿,你说神奇不神奇?

所以,俄罗斯人对酱油的需求,那真是少得可怜。数据显示,他们平均每人每年就消耗不到100毫升酱油,这还不到咱中国人的五百分之一!这么点需求,哪个厂家愿意费劲巴力地生产?再说了,中国、日本的酱油通过各种博览会早就进了俄罗斯市场,价廉物美,本土酱油哪还有竞争力?这就跟远东地区似的,80%的土地都种小麦,种大豆的少之又少,还不是因为种小麦更划算?

当然,气候也是个问题。俄罗斯那地儿,一年到头冷飕飕的,平均气温零下5.5℃,酱油酿造需要恒温恒湿,这条件,臣妾做不到啊!就算在相对暖和点的堪察加半岛,当地人用三文鱼骨头酿出一种鱼露,鲜味氨基酸含量比普通酱油高三倍,堪称“液体黄金”。但这玩意儿,跟咱的酱油还是不一样,再说,运输成本也高啊。俄罗斯国土面积那么大,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,8000多公里呢!一瓶酱油要横跨西伯利亚铁路,这运费,想想都肉疼。

有人可能要问了,那俄罗斯人就不吃鲜的?当然不是!人家有自己的“鲜味秘籍”。中国游客在圣彼得堡找酱油的时候,俄罗斯大妈正往罗宋汤里加番茄酱提鲜呢!日本寿司师傅为酱油发愁的时候,阿尔汉格尔斯克的渔民正往熏鱼上抹蜂蜜黄芥末酱,那叫一个香!

说到底,这就是文化差异。咱中国是农耕文明,讲究时间的沉淀,酱油酿造就是个慢功夫。而俄罗斯,历史上游牧民族、渔猎民族的影响比较大,更注重食材的原味和即兴发挥。就像咱们炒菜喜欢用酱油,他们就喜欢用各种香料,各有各的特色。

近些年,中俄博览会上,中国酱油的展台也越来越热闹,不少俄罗斯人也开始对酱油感兴趣。说不定以后,酱油也能在俄罗斯的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。

饮食这东西,说到底,还是萝卜白菜,各有所爱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金安娱乐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top